如何對付不討喜的廣告?

我知道,廣告常常帶給人很不好的感受。
每次向大家介紹我的工作時,都會有人問我:「那像我手機(或電腦)上看到的這些廣告,可以消除嗎?」

哈哈,真尷尬 XD

一來我所在的公司不負責安排廣告出現的地方,那是供應端的掌控範圍,而我的位置是在買方。二來,就實際的效果而言,這些「礙眼」的廣告位置,常能帶來不錯的成效。

 

廣告,其實不需要這麼的不討喜!

轉念再細探下去,其實我們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空間,讓大家(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或使用 app 時有更好的感受。

 

一、讓使用者自訂個人化的廣告

想像一下,老白是一位重度的電玩遊戲愛好者,假日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沈浸在電玩的世界裡頭。

對他而言,比起播送「台北飛大阪,不可置信的超低優惠!」的機票促銷廣告,「限量虛寶大方送,即刻登入立即擁有!」的遊戲特別活動內容,令他感興趣的機會更高。

因此,若能在他看到不感興趣、覺得與他不相關的廣告時,讓他有選擇的空間,就能讓廣告的內容不再那麼突兀,變得更有用處。

 

示範一:如何對付 Google 廣告?

1. T 客邦(http://www.techbang.com)的網頁上有個廣告

T 客邦的首頁

T 客邦的首頁

2. 讓我們放大看看這個廣告,並注意看右上角

這是一個標準的 Google 橫幅廣告

這是一個標準的 Google 橫幅廣告

3. 當你把游標指到右上角的 i 後(在叉叉左邊),會顯示「Google 提供的廣告」,驗明正身

google_ad_show

4. 讓我們勇敢的按下右上角的那個叉叉吧!立刻跑出兩個選項。

點選叉叉後,即會顯示兩個選項

點選叉叉後,即會顯示兩個選項

5. 點選「停止顯示這則廣告」,告訴 Google 說你不喜歡它。

選擇關閉後,你可以選擇不喜歡它的理由。

選擇關閉後,你可以選擇不喜歡它的理由。

6. 選擇完你的理由後,恭喜你,你已經成功的讓 Google 知道你的意見了。

如果你想進一步的個人化你的廣告,可以點選廣告設定的連結,前往設定頁面。

如果你想進一步的個人化你的廣告,可以點選廣告設定的連結,前往設定頁面。

 

範例二:Facebook 上也可以把不喜歡的廣告關掉

1. 找到一則你覺得無聊的廣告

fb_ad

2. 點選右上角的向下箭頭

fb_ad_arrow

3. 點選符合你需求的選項,是針對這則廣告,或是所有來自這個單位的廣告

在「更多選項」裡頭,你可以進行更多的個人化設定。

在「更多選項」裡頭,你可以進行更多的個人化設定。

4. 就這樣,我們成功的解決了這樣的廣告

你還可以透過點選「你為什麼不想看到這個?」來進一步讓 facebook 知道該如何對你播送廣告

你還可以透過點選「你為什麼不想看到這個?」來進一步讓 facebook 知道該如何對你播送廣告

 

二、向對的使用者提供相關、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透過廣告,無非是為了傳達訊息。而這則訊息,一定會有最適合它的觀眾。因此,投放廣告時,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鎖定這樣的群眾,並用他們會感興趣的方式,製播適合的內容。

不同的人群,有不一樣的喜好。我們可以觀察、研究他們的習慣,讓看到廣告的人,有更大的機會與我們提供的內容互動。

比方說,某款主打男性的手機動作遊戲 app,以武俠世界為背景。在宣傳時,即可選擇針對男性,或對武俠遊戲有興趣的人,或也可以對其他類似的手機動作遊戲的玩家來加強投放。

 

簡單說,就是要向適合的人提供適合的內容。

畢竟,投遞訊息需要資源,還得與各式各樣的內容競爭,而觀眾的專注力卻是極其有限。

我們必須對要傳達的訊息有透徹的了解,依此選擇最合適的渠道,投放最適配的內容,給最符合目標的群眾。同時,再搭配上觀眾們的回饋,廣告帶給人的體驗,將不再那麼負面。

最終,讓你我接收到的內容與需求連結,融入你我的生活。

--

希望對你我有所幫助囉!

題圖:Advertising at Times Square by Dirk Knight

硬體、軟體、服務:何者最有賺頭?

Apple 近來的毛利率實在壯觀。無論是 47% 的營業毛利率,抑或是 39% 的營業淨利率,對於一個以硬體銷售為主的公司,都是前所未聞的數字。

最好的呈現方式,即是透過圖表來比較 Apple 與另外兩大以平台為主的競爭對手的營業淨利率,包括 Google 和 Microsoft。

Microsoft 發明了以銷售軟體為主要業務的獲利模式,同時,由於軟體的再生產容易,自然帶來了可觀的毛利,一般來說大約是 80% 的營業毛利率。不過就整體而言,公司較高的研發、銷售與行政、管理費用,平均看來使得營業淨利率降到 37%。有趣的是,縱然Apple 擁有一個較為不利的因素──必須真正地從零開始打造所有的產品,卻有辦法擁有超越這個數字的表現。

至於 Google,雖然省下了存貨與工廠的負擔,但為了維持其搜尋業務的發展,基礎設備的投資仍舊侵蝕了它的營業淨利率,徘徊在大約 33% 的位置。

依據圖表,可以看到 Apple 挾其優異的獲益能力,步步進逼這兩家指標性的公司,甚至在最後一季的時候超越它們。為什麼 Apple 可以做到?主要原因來自於其獲利甚高且成長動能不斷的 iOS 業務,將其整體的營業淨利率帶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文章的標題談到,各自以硬體、軟體、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獲利模式,到底何者才是最好的?在看到前述提到的後來居上的例子,或許會順理成章的認為,以硬 體作為核心的是贏家。然而,如此不免有些錯看 Apple 成功的因素。Apple 之所以成為科技業中最具價值的企業,肇因於硬體、軟體與服務的結合,它,是第一且唯一一家達成這個目標的公司,並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的期望,才使它擁有現 今的地位。

-
註:
簡單來說,上述之公司營利相關名詞解釋如下:
營業毛利(Gross profit)= 營業收入(Sales/Revenue) – 營業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營業淨利(Operating income)= 營業毛利(Gross profit) – 營業費用(Operating expense)
營業毛利率(Gross margin)= 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
營業淨利率(Operating margin)= 營業淨利 / 營業收入
有興趣的,可以上 Wikipedia 搜尋更詳盡的解說。

(文章來源:Asymco;圖片來源:aresauburnCC Licensed
   

Google+ 一歲了! 回顧與展望

 

Google 在 2011 年的 6 月 28 日企圖以 Google+ 為世人們帶來最成功、先進的社交服務。在當時,我們也為各位提供了第一手的發佈報導,以及一系列的追蹤。現在,一週年了,紛紛擾擾,且讓我們一同解析過往,再一次地認識 Google+,認識它的定位,它的目標,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

記得在 Google+ 仍舊實施邀請制的時候,還有人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有人說,Google+ 的目標不是為了贏得這場社交戰爭抑或幹掉競爭對手,而是希望它的出現可以使現行的社交服務更加開放。此外,激起人們熱烈討論的,還包括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 Google+ 的粉絲數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名

Google 在發佈 Google+ 的時候,並不希望自己被社交網路這個概念給侷限。它希望 Google+ 是一個連結所有事物,結合彼此的一項服務。它不是個別的產品,比較像是一個各式功能與服務的集合體,黏接 Google 各個分離的產品。也許就像 Bradley Horowitz 所說的:Google+ 就是 Google 本身。

Google 選擇在一週年的當晚,發佈了 Google+ 最新的相關數據:2.5 億的會員數,以及每月 1.5 億的活躍使用者。然而,這些單看這些數據其實並不具有什麼意義。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使用者使怎麼使用 Google+ 的?使用的頻率為何?他們會透過行動裝置來連接嗎?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比較重要的。

品牌,是 Google 希望達成獲利重點的項目。自從在去年底開始提供專頁的功能後,也一併帶來了官方使用導覽,企圖吸引各大品牌登陸,更好的融入 Google+ 的平台。

下表則是 The Next Web 在今年二月份時所做的統計,顯示在 Google+ 上的前十大品牌。假如我們把「社交圈」(Circles)與 Facebook 上的「讚」(Likes)視為一樣的話,以 Coca-Cola 為例,在 Facebook 上擁有 4 千萬個讚,領先在 Google+ 上的 32 萬個社交圈。當然這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但在 Google+ 上的這個數字,仍是不斷在成長的。

然而,這裡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如何吸引公司進駐 Google+?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當他們已經投資在 Facebook 上時,還會再選擇 Google+ 嗎?一大重點在於 Google 必須有辦法告訴大家,這裡是有吸引力的,尤其當有消息指出,Goolge+ 會員的參與度低的時候

另外,則是有關 API 的問題。目前的仍有些限制存在,假如 Google 能改善這點的話,相信將能讓第三方的開發者們能更容易地與 Google+ 結合,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流量。
目前看來,最重要的是,Google 看來並沒有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來與 Facebook 較量,這無法成功。Google 必須把真正屬於它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功能、服務搬上台。

一年很長,可以發生很多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原文連結,瞭解更詳盡的介紹。明年,當 Google+ 兩歲的時候,又會是如何的模樣呢?你,又希望 Google+ 變成麼樣子嗎?

(文章來源:The Next Web;圖片來源:Bruce Clay, Inc

市佔率不是重點 iOS 裝置網路流量大勝 Android!

Android 系統在市佔率方面領先 iOS 已久,根據 IDC 2012 年第一季的資料顯示,Android 約佔 60%,約為 iOS 的兩倍。然而,儘管 Android 擁有了超過一半的市佔率,財富雜誌的 Philip Elmer-Dewitt 卻秀出了一張圖表,顯示 iOS 仍然在網路流量上以極高的差距領先 Android。

圖片來源:Philip Elmer-Dewitt (財富雜誌)





同時,FAB.com 也說明,根據他們的統計,約4成的用戶使用移動裝置瀏覽他們的網站,更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約九成五的用戶是使用 iOS 系統!

這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到底,Android 的使用者為何?他們為什麼比較不常使用網路?

可能的說法是,Android 在科技早期使用者較多的市場較為盛行,並且,在消費市場上多為較低階、價格低廉的產品。而以此為主的使用者,較少有透過移動裝置瀏覽網頁以及購買商品的習慣。

如 果這是真的,則縱使 Android 的使用者眾多,卻不如 iOS 的使用者來得有價值,這樣的結果,更可能對其系統生態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假若使用者不常上網的習慣,連帶擴展到 Google Play 的低使用率,而僅利用手機做撥打電話、收發簡訊、信件等基本功能,將大大降低 Android 作為一個系統平台的價值。而這,將不會是 Google 所樂見的。

數據上來說,摘自 Munster 去年底的分析,在付費 app 的總銷售額中,Apple 佔了八成以上,同時,App Store 中有13.5%的付費 app,而 Google Play 只有1.3%。

當然,影響網路流量差異的可能原因很多,諸如使用者的組成、偏好,各作業系統內部的生態、製造商或電信商的營運策略等。至於對各系統的用戶組成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 Hunch 在去年針對 Android 與 iOS 用戶所做的調查,多少能夠瞭解不同平台間,使用者的差異。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