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也需要一位 Tim Cook ?

Apple 的毛利率早已超越 Microsoft 與 Google,令人震驚的在於,Apple 依舊被廣泛地認為是一以「硬體」銷售為主的公司,相較於以「軟體」為主的 Microsoft 與以「服務」為主的 Google。


對於傳統的分析而言,若說硬體比起軟體或服務的利潤率來得高,實在有點不合思惟。然而,就連業餘的分析師都可以輕易指出,Apple 的營銷能力並不單單來自於硬體,事實上,是綜合了硬體、軟體與服務等部分才成就了 Apple。

因此,可以知道,是整合的策略完整的解決方案,造就了此段突飛猛進而耀眼的成功。

這樣的結論,也許可以讓我們參透出 Microsoft Surface 平板背後的一些概念。但是,整合的策略會對 Microsoft 的營收、成本造成什麼影響?有沒有可能對其自身帶來不利的後果?

在此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 Microsoft 的營收狀況(依部門分類):

 



2011 年,Microsoft 的 Windows 系列產品帶來了 18.7 億美元的收入,Office 系列則為 23 億美元。從圖表中可知,這是項穩定成長的業務,同時,根據 Gartner 的統計,2011 當年共賣出了 3  億 3 千 6 百萬台搭載 Windows 的個人電腦,這也是項穩定且成熟的業務。

依 據上述的資訊,利用銷貨收入除以售出的電腦數量,即可得知,每售出一台個人電腦,Windows 帶來 55 美元,Office 則帶來了 68 美元的收入,共計 123 美元。而若將營業利益除以售出的電腦數量,計算後可知,每一 Windows 授權可得 35 美元,Office 則為 43 美元,共計 78 美元。(註一)

現 在,我們來看看後 PC 時代的亮點,iPad。Apple 以接近 33% 的毛利率銷售 iPad,同時有著比 Microsoft 的套裝軟體來得高的平均售價。Apple 直接隨附作業系統(以及價格平易近人的 App)卻仍透過每一台銷售的 iPad 獲取 195 美元的營業利益。

當然,Microsoft 可以用量來彌補。但問題來了,平板電腦的銷量成長的非常迅速,面對可能下滑的個人電腦銷量,長期而言,難說沒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Microsoft 遇到了困境,倚賴便宜的硬體搭載昂貴軟體的營銷模式面臨挑戰。可見的未來趨勢是,接近免費的軟體直接隨附在價格具競爭力的硬體上。

Microsoft 若要維持其營利,必須找到一個方法,讓它可以每銷售一台裝置獲得 80 美元的利潤。在 現行的架構下,製造商不會願意為一台裝置花費 55 美元取得 Windows 授權,而消費者也不會願意為一台平板上的 Office 套裝軟體付出 68 美元。面對幾乎沒有軟體授權費用的 Android 平板與軟體價格低廉的 iPad,一台 300 美元的平板再加上 68 美元的軟體費用,無法成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也不能帶來有利可圖的前景。

不過,樂觀一點看,假如 Microsoft 可以銷售 400 美元(平均價格)的裝置並隨附軟體,它仍舊有機會獲得 20% 的毛利率,如此即可透過每台銷售的裝置取得 80 美元的利潤。這,很有可能就是推出 Surface 產品背後的動機。

這樣一來,挑戰就變成,Microsoft 每年必須製造數百萬、千萬類似於 Surface 的產品。看來,Microsoft 也許需要一位 Tim Cook。


註一:
Microsoft 對其諸多公司客戶採取 Software Assurance 政策,因而在收入的認列上採取遞延的方式。因此,上述的每一授權金額並不代表其精確的價值。

(資料來源:Asymco.com


預備入手平板者 四分之一選擇 Windows 8 平板!?

Morgan Stanley 的 Katie Huberty 在上週四發表了一份有關平板電腦市場的報告,並指出隨著年底 Windows 8 的發佈, Windows 8 將會佔據市場中第二名的位子,落後於 Apple iPad 但領先搭載 Android 的平板。報告中尚包含了一項針對計劃購買平板電腦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 25% 的人將會選擇 Windows 8,略勝 Android 的 22%。


「影響似乎全來自 Office。」Katie Huberty 提到。

「我們的報告指出, Microsoft Office 是人們考慮購買平板時,最看重的軟體功能,尤其是針對首次入手的人而言。61% 的潛在購買者認為 Office 是最重要的軟體功能,高於已經擁有平板者的 44%。這也許透露出,將預裝的 Office 隨機銷售,可以刺激壓抑已久的市場需求。」

這份調查可能得以解釋為什麼 Google 買下 Quick Office 會讓 Microsoft 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因為 Microsoft 正在為 iOS 及 Android 系統打造 Office 產品,然而,這卻可能會削弱 Windows 8 平板的一大賣點,反而增加了 iOS 及 Android 平板的吸引力。也難怪先前會有謠言說,Office 上架 App Store 的日期已經被無限期延後,直到 Microsoft 做出決定。

的確,Microsoft 如能將旗下兩大品牌 Windows 與 Office 完美結合,並與 Intel 及各一線電腦廠商通力合作, 則在軟、硬體上相互配合的情況下,確有可能得與 iPad 及 Android 一較高下。但是,也別忘了,儘管 Metro UI 在眾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Windows 8 仍未發佈,Windows 與  Office 融合的情況也仍是未知數。假如 Microsoft 沒能儘快在平板電腦這塊領域上打下江山,有可能在 Apple iWork 與 Google Doc 的夾擊下,進而使得這兩大產品Windows 和 Office 的重要性日漸降低,反擊將愈來愈困難。


(資料來源:Microsoft News

 

市佔率不是重點 iOS 裝置網路流量大勝 Android!

Android 系統在市佔率方面領先 iOS 已久,根據 IDC 2012 年第一季的資料顯示,Android 約佔 60%,約為 iOS 的兩倍。然而,儘管 Android 擁有了超過一半的市佔率,財富雜誌的 Philip Elmer-Dewitt 卻秀出了一張圖表,顯示 iOS 仍然在網路流量上以極高的差距領先 Android。

圖片來源:Philip Elmer-Dewitt (財富雜誌)





同時,FAB.com 也說明,根據他們的統計,約4成的用戶使用移動裝置瀏覽他們的網站,更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約九成五的用戶是使用 iOS 系統!

這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到底,Android 的使用者為何?他們為什麼比較不常使用網路?

可能的說法是,Android 在科技早期使用者較多的市場較為盛行,並且,在消費市場上多為較低階、價格低廉的產品。而以此為主的使用者,較少有透過移動裝置瀏覽網頁以及購買商品的習慣。

如 果這是真的,則縱使 Android 的使用者眾多,卻不如 iOS 的使用者來得有價值,這樣的結果,更可能對其系統生態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假若使用者不常上網的習慣,連帶擴展到 Google Play 的低使用率,而僅利用手機做撥打電話、收發簡訊、信件等基本功能,將大大降低 Android 作為一個系統平台的價值。而這,將不會是 Google 所樂見的。

數據上來說,摘自 Munster 去年底的分析,在付費 app 的總銷售額中,Apple 佔了八成以上,同時,App Store 中有13.5%的付費 app,而 Google Play 只有1.3%。

當然,影響網路流量差異的可能原因很多,諸如使用者的組成、偏好,各作業系統內部的生態、製造商或電信商的營運策略等。至於對各系統的用戶組成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 Hunch 在去年針對 Android 與 iOS 用戶所做的調查,多少能夠瞭解不同平台間,使用者的差異。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




寫在投票結束前半小時

誰上,都好,至少我相信你們有著活力、理念,與對校園的想像。
都好,真的。但有些事情是我希望當選人會在之後做的。


你們的想法各有群人支持,有人願意為其努力
也許你身邊的人大部分比較喜歡你
但既然來到了掌握公領域中龐大資源的位子
你更得注意到,那些原本比較喜歡別人,而不是你,的那群人
這不是單為你而造的舞台,不是,絕對不是,縱然你獲得了多數的支持。

走出舒適圈,去瞭解為什麼有人選擇的不是你
也請謹記,這位子不是非你不可,有許多人其實更喜歡你之外的選擇
你有辦法得到他們的認同嗎?
 」

大家加油,快去投票!

   

投票 吧!

哈囉,各位
拜託,請給我兩分鐘的時間,就好。

明天,禮拜三,是臺大學生會會長、院學生會長、學生代表的投票日,
我認為,這是個事關校內你我每一人而重要的日子。

為什麼重要?

因為這地方現在的狀況不是很好,
很多人覺得學生會沒有存在感、代表性不足、被少數人掌控,
但這組織實實在在地掌握許多資源(金錢、與校方斡旋的權力等)
它也確確實實地在使用著,於你我在意/不在意之處。

想要讓學生會有一點點改變,往你想像中比較嚮往的方向前進,
就從投票開始,不僅直接,而且非常有影響力。

所以我希望你,明天,可以帶著蓋了註冊章的學生證,投票。




另外,我支持學生會長二號候選人黃韋鈞。

從認識以來,他不斷地在這塊領域試圖實踐自己的理念,
儘管難關重重,他仍一而再地堅守初衷,這也是我今天會願意再次協助他的原因。

他的政見務實,不抽象高空,有清晰的實踐方向,
同時,兼顧學生權益與社會關懷,不偏廢,平衡。

當然,他其實也很平凡,會蹺課、偷懶、貪睡,
但就是那麼一點點的堅持,使我願意寫下這篇文章,願意付出時間、心力
就是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使他今天成為學生會長候選人。

我請各位支持,黃韋鈞,學生會長二號候選人。




  

沒什麼自己時間的最近

我今天不怎麼高興
但其實也很難說得上是什麼東西讓我感覺不對

「換了位子換了腦袋」
「權力使人變化」
這兩句話真的很對,說得真好
我想到了一些冠冕堂皇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的話,但我不信。

都已經換了位子了,什麼都不同,怎麼樣才能換位思考
說起來真的超簡單,如果是面對客戶那還好說,利之所趨嘛,但這邊根本沒動力!

我也不想跟他們argue什麼,因為我覺得這沒有對錯
既然沒有對錯,那該怎麼做?follow什麼?
我剛剛也想了一下,原本要說我不知道
但我想到了:
至少,不能讓人不高興。

我們要盡力避免製造不滿的情緒!

今天最討厭的就是
有人專心、努力的做事
但上司卻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告知無法支援某部分,因為監督單位不予核准。

當然,這件事情有個很大的癥結點就是
這件正在被進行中的事情沒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讓監督單位知道,並報請核准
但這些繁雜的手續,不是每個人都會知道
所以很難讓不須與監督單位接觸的人理解、感受

結果現在,我好像站在中間一樣,兩邊怎麼樣也不是
非常討厭
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誠實信賴扛下活動責任的人
也不知道該如何試圖體會負責與監督單位運作的一方。

無名火,也不知道該向哪燒,結果亂燒!
吼~~~~~~~~~~~~~

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