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感

生而為人,身而為人,至今,有所感,在此記下。首先,將先從人的本身開始談起,聊說什麼是人,然後結合我們所處的大環境,兼敘何謂一個完整的概念,最後則談如何維持並走下去。

What is human?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千千萬萬個物種中的其中一種,演化長流裡龐雜譜系中的一支。說特別嗎?在我們自己眼中當然如此,但實際而言卻也不然。

我們以身為人類的主流觀點描述世界,彷彿人類是一個必然,人類的智慧、文化、主宰似乎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像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但在人類之外呢?甚或在哺乳類之外呢?地球之外呢?

什麼是愛?什麼是信任?我們真知曉其真意並完整地實踐嗎?或是,自以為是地按照個人意願、欲求行事。我們自許擁有什麼超乎於原始慾望之外的文化、道德、價值,但只有在真正面臨緊繃之時的檢驗時,我們才能知道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僅存在於想像或追求上。

What is wisdom?

常言人類的特別之處在於發達的大腦,以及其中蘊藏的意識與智慧,但是智慧到底代表什麼呢,是更好的獵捕技巧嗎?還是一個超乎本能欲求層次的概念?如果只是成就了更完全的宰制,那樣的發展並不特別。究竟,什麼才能稱為進步,至少擁有一點點層次上的進展?

We are not here to conquer, we are here to find ways to be together. 在一個相互爭奪的環境,贏了什麼,拿到了什麼,或是什麼從別人那裡得了什麼,很難說得上是件值得稱讚的事情。當然,從主觀的角度而言,這是項了不起的舉動,但若從整體的觀點來看,如何做比結果更來得重要。

In the moment when I truly understand my enemy, understand him well enough to defeat him, then in that very moment I also love him. -Eder Wikins

完整

個人的完整來自於意義的實踐,萬物間的聯繫則成就了社會的完整。

Human Meaning (Renewed)

我們的意義建立在交流以及自身認可的價值上。

首先之前,必須認清的是,這立身的基礎並不僅限於與其它的人們或是人的造物上。如果我們的意義僅僅或絕大部分單來自人類彼此或我們自己製作的物質,未免也太過哀傷與侷限。

人生中最核心的意義,即生命中熱情之所在,那些做了使我們真正感覺有活過的事物。在心靈的層次中有此底,朝著此方向邁進,價值、目標信手拈來。所謂的意義何其重要,一生的所有,無不建立於其上。透過一個小故事,應該比較好理解:

兩位天使正在對話,一位較為年長,另一位則年輕許多。年輕的那位,手指著地面上一位勞動的人,問道:「每天他勞心、勞力的工作,換取金錢,然後花掉,又繼續每天工作,過生活。但是,他不是終歸一死嗎?為何仍如此繼續下去呢?」

這裡,意義顯現了它的重要性。先成為一個完整的個人,才能為他人、社會所用,那也才真的產生了價值,抹滅不去的存在與印痕。

一個完整的社會

自始至終地我們與周遭牽扯不清,即使我們不願意,追本溯源起來,你我皆仰賴大自然而生。不是因為關在盒子裡,就讓我們與人類之外的世界沒了干係,深深的羈絆是斷不了的。然而,要是在自我認知中將這樣的聯繫排除在外,無非自欺欺人、掩耳盜鈴,不但可笑,更是可悲,簡直是將自己給抹去了大半。

一段穩健的聯繫關係,必須倚靠幾種方法加以建構:

  • 平衡、對等的互動:一段關係若得穩定並有持續性,需要一定的平衡,建立在對等的交流上。若是蘊含宰制的關係或侵略的性質,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 層次:交流有層次之分,深淺不一。有些是「我認為…」,部分是「我感覺…」、「我想…」,還有分享的方式,如上對下的、下對上的、傾聽式的、有距離感、關懷的、指導的等,內容涉及的面向也同樣塑造著著連結的模樣。一個完整的連結,將包含著各種程度的交流,甚或能做到切換自如。
  • 客觀的善:主觀的行為容易造成他人事物的不適感,應以客的角度出發,以符合其觀點的善或好來互動。

屬於自己的,一個最舒服的姿勢

我一直在形塑自己的一套哲學,或是所謂認識世界的觀點、待人處世的法則。不時地從各處揀選,加以咀嚼,有的想法留下,有的似乎隨時間淡忘,但好像又會在某天以新的樣貌再次與我相見。一天一點地累積,今天算是作個比較有架構的整理。

提到的各個依循,都沒有若干硬性的標準,它們只是彼此有所差異的方向,而你我都將因為各自的選擇而踏上不同的道路。毋需追隨他人的路線,因為那很可能並不適合你我。光譜上沒有對錯(本來也就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偏向,也就這樣而已。

生活中的種種,大小見獵心喜的事物,令人煩躁、心慌或是感滿足的東西,所在多有。我們總拋不開,因為活蹦亂跳的心,容易被挑起,花多長的時間有時也難以放下,所以其實也不必太逆著它。畢竟,此時此刻的心境,只會存在一次(即使真的有一樣的,無法複製,經歷也大不同,嚴格來說真的只存在一次),好好享受它,用盡力氣與神智的去身在當下。一點一點的當下,就這樣構成了人生。

一個精妙的動態平衡也許是暫時的解答,在幾個希冀的方向與當下的誘惑間遊走。然而它亦是選擇的一種,平衡亦得容納看來粗魯的擺盪,接納衝擊可能是方法之一。重要的持有物品是保持彈性、能不斷聆聽的心,讓我們用有限的腦來呵護一個可以使它安穩著床的環境吧。(也許這包含著所謂的原諒自己。)

珍視一期一會,時不時也得望向遠方,勿讓目的的手段(的手段 x N)成為了目的。願大家都能找到那個讓你我像星星一樣閃耀,卻又不會過度膨脹或塌陷而崩毀的姿勢,暢快地活。

KuaiDial for iOS 7 (iPhone)

Android 或是部分早些時候的手機,都可以直接在撥號介面中搜尋,但 iPhone 就......好在有人推出了 kuaiDial 可以讓 iOS 使用者重獲新生命(XD)!

一、加入 KuaiDail 的官方軟體源:http://kuaidial.googlecode.com/svn/deb

二、搜尋「KuailDial for iOS7」,然後安裝

接下來,為了方便臺灣地區的注音使用者,還有一點步驟必須完成才行! (如果你習慣使用拼音的話,現在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囉~)

參考來源: Mobile01 站上討論串

一、下載智慧注音搜尋(壓縮檔連結在此),把其中的 iZhuYin 放到 /Library/KuaiDial/Table 即可(其他檔案無用處)

二、下載注音撥號介面(壓縮檔連結在此)。然後把 DefaultDialer-568h@2x~iphone 放在var/stash/Application.xxxxxx/MobilePhone.app,其餘的檔案放到 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TelephonyUI.framework 即可。

我自己比較喜歡這個版本的,注音字體為粗體。喜歡其他版本的,可以到上方提到的 Mobile01 連結討論串裡頭去找。

螢幕快照 2014-01-18 19.54.10

Done。

iPhone iOS 7 自訂 App 的提示聲

如果你受夠了 iOS 系統內建的提示聲,無法辨別到底是你旁邊的人還是你的 iPhone 在叫,那你一定會喜歡這款 tweaks:Ringer & Tones

主要功能如下:

  • 對特定 App 設定提示聲
  • 對所有 App 設定預設的提示聲
  • 對特定聯絡人設定提示聲
  • 設定裝置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靜音

有興趣的就快上 Cydia 上搜尋吧!來自 Bigboss!

用「邊際效益遞減」的觀念來作為做買東西時的參考

邊際效益遞減法則,意味著一件事物帶來的效益會隨著量的增加而遞減。 舉例來說,買一台 iPhone 可以產生非常歡喜的感覺,花了我兩萬五千塊也覺得很值得。但要買第二台時,那種滿足的感覺不會像買第一台時那樣強烈,這時的我,也不會想花同樣的兩萬五千塊去買它。到了第三台、第四台時,高興的感覺持續降低,願意付出的金額也是。

雖然我們買的東西,常常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仍然有可以適用的地方。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買東西,是起源於需求。當我們已經擁有一樣物品來滿足某一個需要時,即使還有別的物品可以滿足這個需求,再去擁有這個別的物品的必要性與意義就不大了。

該怎麼適用呢?

因此,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儘量地用最少的東西來滿足最多的需求。」如此,則我們手上擁有的每樣物品,都能帶來最多的意義並發揮最大的效用。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欲求當中,不會被廣告上的言詞所吸引,擁有一個清醒、自主的腦袋。更進一步的,那些「省下的」花費,可以成為你實現自我終極意義的基底。

不過,仍然有些問題存在。

慾望有其複雜性存在,對某些人而言,更包含了非常主觀的元素。即使都是利用「邊際效益遞減法則」來作為購買東西時的輔佐,仍然會在不同的人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其最終原因就是,每個人對於「多少需求被多少物品滿足」的衡量皆不相同,難以找到一個同時適用於多人的標準。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方法就此失效。對於個人而言,比較的基準是在自己,而非他人。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皆不一樣,所以應該著重在自己的部份。思考自己的每一個消費行為與需求的關係,並加以比較,即能達到目的。

交流

我認為,人的意義建立在交流以及其自身認可的價值上。其中,人們間的交流,形成一個人穩固的依靠,是為一種歸屬,有其特別的重要性。 交流有層次之分,深淺不一。有些是「我認為…」,部分是「我感覺…」、「我想…」,還有分享的方式,如上對下的、下對上的、傾聽式的、有距離感、關懷的、指導的等,內容涉及的面向也同樣塑造著著連結的模樣。一個完整的連結,將包含著各種程度的交流,甚或能做到切換自如。

彼此間的交流可否長久而深入,取決於參與者的意願與契合度。有時我更覺得,真正的核心是在於是否願意接納、包容。即使我們常稱接納和包容是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能做到盡善盡美的人,實在少數。

深度的連結讓一個人更趨完整。一生中,無論是尋求圓滿,或是追求快樂、自在,建立穩固的交流都會有所幫助。一個充滿豐富聯繫的社會,將會具備龐大的動能與彈性。

2014 年 14 件令人激賞的群眾募資專案

新的一年即將展開,在這之前,先與我們一同回顧那些在 Kickstarter 上的創新點子,讓我們一同在 2014 年激起更多創意的火花吧!網路、科技圈的知名 Mashable 網站,瀏覽了一些與科技相關的案子,大多數都已接近募資目標或已完成募資,並會從明年初開始交貨給贊助者,其中不少項目則得等到 12 月。這些有趣的裝置們,絕對能成為你明年送禮的好選擇!從用手指輕輕一滑即可控制家裡的溫度,到用繪圖的方式來建立一個網站,2014 年看來真是個別具未來感的一年呢! 本文同步發表在 flyingV 飛行五號日誌 上。

1. Peg - Hold 住你的所有

image

有時候你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點子,就能讓生活變得很有組織。Peg 是一個金屬質感、充滿洞洞的支架,透過隨附的小圓頭釘,你可以排出各種樣子來 hold 住你的東西。不管是手機、鑰匙、項鍊、筆或是其他,甚至也能成為你的移動裝置(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立架。

image

你的東西常常散落得一桌子嗎?Peg 讓你輕易地把它們通通 hold 住,還你一個輕鬆寫意的空間。目前這個專案已經募資完成,但別擔心,Peg 的發起人最近將開始接受預購,你還有下手的機會。

 

2. FlyKly Smart Wheel - 智能單車輪

image

從你把 FlyKly 裝上自行車的那刻起,自在省力的移動不再是夢想。這個機動的輪子會在你踩踏的瞬間自動啟動,並與你手機裡的 app 同步連線著,你還可以設定最高速限──最高達時速 25 公里。不騎的時候,從 app 裡把輪子鎖住,還能監控你的單車是否被偷走呢!

image

除了車輪外,設計團隊還提供了一組智能燈光,它不僅是一個照明設備,還結合了放置手機與充電的功能。整體而言,以 FlyKly 50 公里的續航力,以及 4 公斤的重量,換來這樣一個省力又簡約的設計(還有 8 種顏色可選),很難不說是一個吸引人的裝置。現在,你可以用 590 美元的價格來預購它,並在明年中的時候,開始你的智能單車旅行。

image

3. MiStand - 手機、平板的 360 度支架

image

與其他支架不同的是,金屬製的 MiStand 可以平滑地 360 旋轉,讓你隨心所欲的調整到喜歡的角度。這個支架裝有微型的吸力墊,得以輕易地吸附市面上所有的手機與平板,當然,要拿下來也是輕而一舉。

image

搭配上 MiStand 的平板,相當適合瀏覽、展示以及遊戲,讓你省下一隻手來把握,真是平板的絕妙良伴,為觸控的體驗增色不少。現在預購,在明年初即可到貨。

 

4. Ninja Sphere - 全方位裝置追蹤

image

Ninja Sphere 讓你可以控制周遭的環境,並追蹤生活裡的大小事物。將裝置與寵物追蹤器與這個球體連接,即可監控它們在你屋內的狀況。你還能透過它來檢視家中的溫度、照明以及能源使用情況,所以就可以在不用的時候將某些設備關閉。

image

搭配一個同步的 app,則當有人移動你貴重的物品時,就會馬上接到通知。控制 Ninja Sphere 時,可以用自然的動作來操作。最後,Ninja Blocks ──即幕後的製作團隊,期望將整個系統開源,讓使用者可以編寫並分享他們自己的驅動軟體。

能有一個裝置來串接起所有的設備,並將功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簡單的操作環境,真的是一款相當具有前瞻性的設計,讓你我得以一窺未來生活的樣貌。目前這個專案已經達成募資目標,但仍會在 Kickstarter 上繼續募資直到明年一月中。

 

5. Touch Board - 互動式感應板

image

Touch Board 是一個控制中心,讓所有事物變得互動性十足。它有觸控與距離感應器,與導電裝置及 Arduino 平台相應的設備合作無間。它還有 MIDI 設備以及一個 MicroSD 插槽,讓你可以變換它發出來的聲音。

image

當你有了 Touch Board,你可以用來做觸控感應器、互動式的書本、樂器並探索其他各種可能性。它是一個開源的項目,所以你可以編寫自己的程式,但對非專業的人說也同樣易用。

如果你有一個讓普通的東西變得更逗趣的點子,那也許這就是你需要的板子。剛好這個計畫已經完成募資,但你可以預購一塊自己的。

 

6. Macaw - 視覺網頁設計工具

你不須要懂編寫網頁相關的語法,就可以架設一個網站。Macaw 是一個視覺網頁設計工具,讓你毋需在鍵盤上敲下任何一行代碼,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圖像編輯器,以及一個將你的設計轉化為程式碼的引擎(design-to-code engine),讓你可以「畫出」網站的佈局,剩下的就交給這個 Macaw 完成。

網頁的佈局是很彈性的,所以你可以自在地按照你的想法來搬移各個物件。適用於各種螢幕大小的響應式設計(responsive design)以及各種互動元素同樣難不倒 Macaw。對於不想花太多時間、力氣,但又想要一個搬的上檯面的網站的人來說,Macaw 就是你唯一需要的工具!

image

這個項目已經完成募資,就讓我們一起等待它正式發布的那天吧。

 

7. Fuse - 汽車 app

image

Fuse 與你車子的訊息保持同步。透過這個小裝置,連結車子的各種檢測資訊,並同步到 app 中呈現給你知道,譬如車子的所在位置與油箱的情況。透過這些訊息,你可以讓共乘變得更加方便、紀錄旅行上的種種、或是監控孩子的駕駛情況。

imageimage

這個 app 會追蹤你的油料使用情形,還會告訴你何時該來個進廠保養。當然,所有的資料都會放置在安全的雲端儲存空間裡頭,讓你可以放心地檢視。這個專案已經募資,但你仍可預購它。

 

8. Micron - 縮時攝影(timelapses)輕鬆上手套件

image

Micron 滿足任何程度的人對於「縮時攝影(timelapses)」的需求。將這個裝置與你的相機連接,並同步至搭配的 app,當你設置完成,你便可以透過 app 來操作縮時攝影。它內建有專門給初學者的自動設定,也有提供各種進階的功能設定,以滿足專業使用者的需求。同樣地,Micron 也可以幫助你拍攝定格動畫(stop motion)與照片拼接(image stitching)。

image

這個裝置將美妙的攝影帶入一般人手中,讓高品質的效果不再高不可攀,你我都可以透過它的幫助,完成令人意想完美呈現。目前 Micron 已經募資完成,敬請期待吧!

 

9. Drone - 小巧玲瓏的遊戲控制器

image

如果你是一個熱衷於遊戲的玩家,那你一定不會想錯過 Drone。跟智慧型手機差不多大,讓它可以合適地放進你的口袋,滿足你隨時隨地遊戲的需求。最棒的是,Drone 能夠連接任何支持藍芽的裝置,包括你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平板與電腦。

image

還在小小的螢幕上滑手指嗎?覺得在鍵盤、觸控螢幕上操控總是有點彆扭嗎?沒錯,Drone 就是你需要的遊戲搭檔,現在就來預購吧!

 

10. Neptune Pine - 智能手錶

Neptune Pine 號稱是一款獨立的裝置,因此使它成為你唯一需要的設備──毋需與你的手機有任何連結。Pine 可以撥打語音或是視訊通話、拍攝照片、使用內建的 GPS、利用完整的鍵盤發送簡訊,甚至還可以透過 3G 或是 WiFi 來瀏覽網頁。

image

Pine 還內建計步器、加速度感應器,讓你可以紀錄自己每天的運動情形並加以分析。同時,這支手錶的錶面是可拆卸式的,所以你能輕鬆的把它拿起來拍照,或連接其他裝置。在這智慧型手錶充斥的市場裡頭,Pine 獨樹一幟地讓手錶成為一獨立的工具──而非只是輔助,確實有著出眾的表現。目前這個專案已經募資完成,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1. Slate - 筆電托盤

image

這個托盤,讓你可以隨時隨地用最適合人體的角度來使用你的電腦。運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竹子製成本體,並將滑鼠墊嵌進裡頭,還附有一個可以托住手機或平板的插槽。充滿圓孔的表面,則解決了惱人的散熱問題。

image

雖然只是一片板子,但卻輕易地構成了一個簡易的工作站。將滑鼠、手機或平板整合進一個具有質感的托盤裡,連帶地使工作氣氛都提升了呢!此項目目前已募資完成。

image

12. Dartstrip - 磁性展示貼

image

Dartstrip 讓展示物品變的輕鬆又容易!一面是磁鐵,另一面則有黏性,隨手撕取一段你想要的長度,就可以在任何材質上貼上東西。

整個包裝裡頭還附有一組磁鐵,讓你可以吸上各種東西,從相片到明信片等皆可。想一嘗在空間裡自在裝飾的感覺嗎?Dartstrip 就是你的好幫手。目前這個專案已經募資完成,但可以從 Dartstrip.com 預購。

 

13. Infoactive - 繪製「資訊圖表(Infographic)」的網路 app

人們愈來愈常用資訊圖表(Infographic)來談論事情,其中,精確的資訊與有效的呈現是相當重要的。Infoactive 是一個網路 app,協助你建立一個互動性十足的動態資訊圖表,而不需任何相關經驗。

image

你可以上傳一個資料庫,Infoactive 會自動地將資料以各種有用的、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它還能與你不斷更新的資料庫保持同步,持續更新。能夠迅速並準確地將重要的資訊表達出來,是了不起且重要的技能,搭配上 Infoactive 這款工具,讓你輕鬆上手,成為資訊圖表達人!

 

14. Python Cords - Apple 筆電的充電線保護

image

Apple 筆電的使用者們,如果你不幸地因為充電線的問題而得購買新的充電器,那也許該是考慮 Python Cord 的時候了。這一個小小的保護套,由矽氧樹脂(silicone,亦稱矽利康)製成,繫上你的充電器並將壓力分散,讓損壞的機率有效降低。

image

最棒的是,前面幾批的 Python Cords 一個只要價 8 美元,相比約 80 美元的充電器可是項超值的投資。快上 PythonCords.com 瞧瞧吧!

 

你覺得還有什麼遺漏的精彩案件嗎?快來一起分享吧。

參考: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