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百年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

那什麼才夠暖呢?
一直找著,讓人心安的東西。
也許,就是太想了,才讓不真實的,非常美好
可能吧。
Suming 取水歌
unknown
像是被帶到了另一個遙遠的地方一樣,深深地被勾著
how are you? long time no see
加油!
要考試了,加油。
事件 → 辨認 → 紀錄 → 整理 → 使用者 → 分析、決策
大學裡所學的會計,始於辨認,終於使用者
但今天有人來演講,他說的沒錯,辨認,在學校裡,我們只學了一半
前面後面,像微笑曲線的兩端,價值最高,奠基於基本功之上。
還有一個價值,客戶,可不是聘我們來說: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事務所,takes time。
絕不是輕輕鬆鬆,他說:「加班很累,習慣就好。」
很多事情,就怕習慣就好。
所以,必須搞清楚的是,自己在哪 在做什麼?
如果不能回答這問題的話,對我,會茫然,會感到無意義,沒動力
他也說到
很多會計人會脫節,跟社會脫節
雖然每天好像都在這裡面,跟匯率,跟什麼什麼,但其實,離得很遠
花很多時間、精力,就不提了。
換個方面看
事務所裡,有得學又有得拿。
迅速為自己加值的地方,當然,有付出就有收穫,一點一點累積,都在眼前
為自己增加價值,以增加機會。
這些,為了,更好的生活?
以上種種,可以讓我認識關於「商業」這世界(同時也是我當初選填志願的初衷)
得到什麼?
經驗、知識、金錢、自信。
可能丟掉什麼?
自由自在玩樂、少許的休閒時間、一點健康。
必須要知道的是,這是我想要的嗎?
是嗎?
一直說,希望社會更好,但怎麼做?從哪,如何?
我想,現在的我不會有什麼答案,之類的,有些東西,不要忘,就是了。
今天想起一個概念,講者說了,Jobs也說過
……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相信 在某一天,某一刻,所有我經歷的一切,都將為我所用。
現在這樣,就夠了。
最後,再引用一次:
......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為了要投票,還有一點的興趣,索性把那些塞在信箱裡早就滿出來的候選人文宣
拿出來瞧瞧!
總計六份
重點一:
聯絡方式附上E-mail信箱的,達成率:0%
雖說有的已附上電話、辦公室地址,但說實在的,像對我來說,比較prefer電子郵件
光說說自己的意見,大概不夠說服
列幾點:
(1) 方便顧客在電話不方便聯絡時,例:非上下班時間
(2) 易於分類,以便整理各式意見,彙整分析
(2-1) 便於紀錄,直接留下信件內容,往來經過
(3) 避免同一時間過大流量無法負荷,電話有此限制
(XD 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4) 節省彼此的電話費
重點二:
附上個人網站、部落格的,有2個。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東東呢?理由如下:
(1) 得以提供更大量的資訊,不像傳單、廣告一樣受到限制,也更能自由發揮
(1-1) 更易於形象的建立,端視網站的設計、呈現等效果
(2) 達到宣傳效果,在網民檢索、搜尋時,增加曝光度
(不能忽略與否認的,網路佔人們生活比重持續上升中)
(3) 讓持續關注的選民們,能有快速接收資訊的管道
-------------------------------
小結
好啦,反正很重要拉!
而且,最好要主動把這些資訊讓大家知道,這不是我找你的時代,是你們主動的時代
再而且,新聞上得到的資訊負面多,也多不可靠,失焦、渲染什麼都有
與其讓別人幫你發聲,不如自己拿起麥克風,自己來才能完整傳達
當然拉,真有意,有真意,那才有用。
希望囉!
牽掛
太多,讓人無所適從
適量
生活的重心在哪呢,依賴誰
剎那間失去的感覺?多久才能繼續前走,年紀越來越大呢?
生活中,總搭配了許多想像
常常 讓人沈浸
昨天去聽了海莉的演唱會
中間有段插曲,喔,好多回憶
希望時間快點,想做的事情很多,按捺不住
listen
好多人,好多人,好多人
城市大多一樣,高樓、捷運、商店、藝文館
硬的東西,差不了多少
這次的上海多了許多為世博而設的志工服務站,他們服務很好,親切、清楚
這是一個大城市
幾個數字:
台灣人口約兩千三百萬,上海約兩千多萬,台北約兩百六十多萬
台灣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上海約六千三百多,台北縣兩千多,台北兩百七多
感覺,這裡的人們在追著某樣東西,專心而無暇顧及其他,清楚的目標,前行
我想,是 能外顯出來而受旁人矚目的感覺 吧!
錢、權、名全都行
一些在這兒被我視為一般的事情,在這不然
帶有微笑的服務、不逆向行駛、禮讓行人、要求行政機關改善、排隊而不任意推擠、、、
大山大水,實在壯觀
黃山行,難以忘懷,一個奇妙的地方,驚嘆!
這兒,好多好多令人稱羨的景觀、歷史文化(只可惜有過文革)
曾經一度動了念,想長待
因為一些規劃完善的社區、公共空間、便利商店街、一些較低的開銷
幾天後打消了
還是台北好
我熟悉台北,這兒有著一些在上海沒有,卻被我視為理當也必須存在的東西
縱然仍有些不滿,但我知道在這改變的可能比較大,大很多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那夢想便是: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居住的城市影響我們,形塑出一套特有的文化
想要更美好,便得從改變這環境開始,影響而後影響
多點想像力,別被侷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