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nting Lin & His Dots

View Original

Facebook 篩選言論?其實是檢舉應對機制遭到利用

對於 Facebook 針對有特定言論的個人或專頁移除內容或停權,我的判斷是:Facebook 有待完善的檢舉應對機制被有系統性的利用。

以下簡述何謂「待完善的檢舉應對機制」、「被有系統的利用」。

待完善的檢舉應對機制

我所謂的檢舉應對機制,是指——當檢舉被使用者提出後,Facebook 應有一系列的「程序及規則」去「處理」這個檢舉。

這個「程序及規則」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條件:

  • 針對某特定內容,有多少檢舉被提出?
  • 針對某特定內容,被提出檢舉的頻率為多少?
  • 針對某特定個人或專頁,有多少檢舉被提出?
  • 針對某特定個人或專頁,被提出檢舉的頻率為多少?
  • 其他種種:被誰檢舉、檢舉的理由、或各種參數

當前述的某個條件、或多個條件被滿足後,Facebook 可能會啟動以下動作,作為其「處理」該檢舉的方案:

  • 不動作
  • 隱藏該特定內容
  • 停權該特定個人或專頁
  • 派給內部人工審核團隊檢查,並做出前述判決的其中之一種

為什麼說待完善呢?因為,我們無法確保以下幾件事情:

  • 前述「程序及規則」是否足以判斷該檢舉內容的合理性、真實性?
  • 前述「程序及規則」是否足以判斷提出檢舉的使用者的合理性、善意或惡意、或有針對性?
  • 前述「處理」方式是否足以排除所有不適宜的內容?

更甚者,雖然 Facebook 並無公布其「程序及規則」的內容,但經過刻意的測試與驗證,可能有跡可循,可能被刻意利用。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被有系統性的利用」。

被有系統性的利用

我所謂有系統性的利用——是指有特定的組織,按照計畫,「有規則」地做大量的「檢舉」。

這個規則,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條件:

  • 某特定內容中出現特定關鍵字的數量,有達到某特定門檻
  • 某特定內容符合前項條件,且該內容的讚數或留言數量有達到某特定門檻
  • 某特定個人或專頁中出現特定關鍵字的數量或頻率,有達到某特定門檻
  • 某特定個人或專頁中符合前項條件,且該內容的讚數或留言數量有達到某特定門檻

檢舉動作,可能是:

  • 召集眾人,一起按下檢舉按鈕,送出罐頭訊息
  • 用程式自動化的做前面這件事情

這整件事情,最令我擔心的事情是——有計畫性的用「程式自動化的做系統性的檢舉」,是完全可能、可行,且可合理懷疑已經或即將發生的事情。

相關報導

以下是 3/10 21:20 更新的內容,提出技術解的想法。

Facebook 可以如何改善其檢舉應對機制?

參考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過往的相關報導,可知道 Facebook 的檢舉應對機制,一直存在著可被基於種特定目的而遭利用的問題。

我認為這個「待完善的檢舉應對機制」可針對「被檢舉內容、被檢舉對象、提出檢舉的對象」的關聯性,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與監測,以避免持特定立場的言論遭過度篩選的問題,造成不平衡的結果。

舉個簡易的例子:

假設最近有針對 A 公司與 B 公司的大量討論,其中出現了擁護 A 的使用者們,集體對有對 A 不利的內容,做大量檢舉的行為。

針對這個例子,若採取以下分析:檢索出所有 30 天內被檢舉內容,分析所有有重複的關鍵字句中,得出各關鍵字數平均出現次數為 5 次。但其中,某特定關鍵字句出現的次數為 50 次,可能就有需要參考其他數據去分析這個現象的成因及合理性。

該特定關鍵字句以高於平均的頻率出現在被檢舉的內容中,可能因為最近有相關事件被大量討論。那可能可以進一步分析,針對相關事件而產生的大量討論中,是否有其他應被檢舉而未被檢舉的關鍵字句,其被檢舉的比例為何?相較其他應被檢舉而未被檢舉的內容,是否有較低或較高的被檢舉比例?若有,若進一步調查、比對檢舉人的行為模式,可能就會找例子中的不平衡現象。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