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報名 宏達電 HTC(2498)法說會?

今早心血來潮,想說來報名個宏達電的法說會聽聽。

一來,一直對智慧型手機這領域相當有興趣,二來,也想聽聽宏達電的近況,不知道會不會有些什麼預測、計畫也說不定。(雖然可能不會在這次的法說會裡提到...?)三來嘛,近來參加了幾場的法說會,順便也想來見識一下像宏達電這樣規模的公司,或許會有什麼奇特之處?

有關這場法說會的訊息如下:

Q4 2012 HTC Corporation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February 04, 2013 3:00 p.m. TWT

至於,如何報名呢?
請按以下步驟慢慢來,即可進入囉~

*注意:粗體字英文版名稱,粗體字後的括弧內為中文版名稱

一、進入 宏達電 HTC 全球官網,網址:http://www.htc.com/www/

*注意:是英文版網頁唷!(其實中文亦可,但在第五步驟時,須切換至英文
二、進入 Investor (投資人) 頁面,網址:http://investors.htc.com/
在官網(無論英文版/中文版皆是)頁面的最下方,有一橫向列表(如下圖):點選「Investor」(投資人)。

三、進入 Events and Webcasts(活動與線上法說會) 頁面(方法有二)
1.在 Investor (投資人)頁面的左方,有一直向列表(如下圖):點選 Events and Webcasts(活動與線上法說會)。

2.在 Investor (投資人)頁面的最下方,有一橫向列表,列示了最近的訊息。這次的法說會,剛好出現在最右側的欄位中,亦可直接點選活動名稱,進入活動。(直接略過第四步驟,接續第五步驟。)

四、進入 此次法說會的 Event Details(活動詳情)頁面

進入 Events and Webcasts(活動與線上法說會)後,即可看到 Events(活動)頁面(如下圖):點選我們要參加的活動「Q4 2012 HTC Corporation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2012年度第四季財務報告 – 線上英文法人說明會簡報)。

五、進入 Webcast(線上法說會)

進入 Event Details(活動詳情)後(如下圖):點選 Click here to webcast,並在下個頁面填妥相關登入資訊。

*注意,使用中文版網頁者請切換成英文版(如下圖):點選 English。

最後,就進入 Webcast(線上法說會) 啦!(截圖時會議還沒開始XD)

硬體、軟體、服務:何者最有賺頭?

Apple 近來的毛利率實在壯觀。無論是 47% 的營業毛利率,抑或是 39% 的營業淨利率,對於一個以硬體銷售為主的公司,都是前所未聞的數字。

最好的呈現方式,即是透過圖表來比較 Apple 與另外兩大以平台為主的競爭對手的營業淨利率,包括 Google 和 Microsoft。

Microsoft 發明了以銷售軟體為主要業務的獲利模式,同時,由於軟體的再生產容易,自然帶來了可觀的毛利,一般來說大約是 80% 的營業毛利率。不過就整體而言,公司較高的研發、銷售與行政、管理費用,平均看來使得營業淨利率降到 37%。有趣的是,縱然Apple 擁有一個較為不利的因素──必須真正地從零開始打造所有的產品,卻有辦法擁有超越這個數字的表現。

至於 Google,雖然省下了存貨與工廠的負擔,但為了維持其搜尋業務的發展,基礎設備的投資仍舊侵蝕了它的營業淨利率,徘徊在大約 33% 的位置。

依據圖表,可以看到 Apple 挾其優異的獲益能力,步步進逼這兩家指標性的公司,甚至在最後一季的時候超越它們。為什麼 Apple 可以做到?主要原因來自於其獲利甚高且成長動能不斷的 iOS 業務,將其整體的營業淨利率帶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文章的標題談到,各自以硬體、軟體、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獲利模式,到底何者才是最好的?在看到前述提到的後來居上的例子,或許會順理成章的認為,以硬 體作為核心的是贏家。然而,如此不免有些錯看 Apple 成功的因素。Apple 之所以成為科技業中最具價值的企業,肇因於硬體、軟體與服務的結合,它,是第一且唯一一家達成這個目標的公司,並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的期望,才使它擁有現 今的地位。

-
註:
簡單來說,上述之公司營利相關名詞解釋如下:
營業毛利(Gross profit)= 營業收入(Sales/Revenue) – 營業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營業淨利(Operating income)= 營業毛利(Gross profit) – 營業費用(Operating expense)
營業毛利率(Gross margin)= 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
營業淨利率(Operating margin)= 營業淨利 / 營業收入
有興趣的,可以上 Wikipedia 搜尋更詳盡的解說。

(文章來源:Asymco;圖片來源:aresauburnCC Licensed
   

Google+ 一歲了! 回顧與展望

 

Google 在 2011 年的 6 月 28 日企圖以 Google+ 為世人們帶來最成功、先進的社交服務。在當時,我們也為各位提供了第一手的發佈報導,以及一系列的追蹤。現在,一週年了,紛紛擾擾,且讓我們一同解析過往,再一次地認識 Google+,認識它的定位,它的目標,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

記得在 Google+ 仍舊實施邀請制的時候,還有人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有人說,Google+ 的目標不是為了贏得這場社交戰爭抑或幹掉競爭對手,而是希望它的出現可以使現行的社交服務更加開放。此外,激起人們熱烈討論的,還包括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 Google+ 的粉絲數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名

Google 在發佈 Google+ 的時候,並不希望自己被社交網路這個概念給侷限。它希望 Google+ 是一個連結所有事物,結合彼此的一項服務。它不是個別的產品,比較像是一個各式功能與服務的集合體,黏接 Google 各個分離的產品。也許就像 Bradley Horowitz 所說的:Google+ 就是 Google 本身。

Google 選擇在一週年的當晚,發佈了 Google+ 最新的相關數據:2.5 億的會員數,以及每月 1.5 億的活躍使用者。然而,這些單看這些數據其實並不具有什麼意義。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使用者使怎麼使用 Google+ 的?使用的頻率為何?他們會透過行動裝置來連接嗎?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比較重要的。

品牌,是 Google 希望達成獲利重點的項目。自從在去年底開始提供專頁的功能後,也一併帶來了官方使用導覽,企圖吸引各大品牌登陸,更好的融入 Google+ 的平台。

下表則是 The Next Web 在今年二月份時所做的統計,顯示在 Google+ 上的前十大品牌。假如我們把「社交圈」(Circles)與 Facebook 上的「讚」(Likes)視為一樣的話,以 Coca-Cola 為例,在 Facebook 上擁有 4 千萬個讚,領先在 Google+ 上的 32 萬個社交圈。當然這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但在 Google+ 上的這個數字,仍是不斷在成長的。

然而,這裡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如何吸引公司進駐 Google+?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當他們已經投資在 Facebook 上時,還會再選擇 Google+ 嗎?一大重點在於 Google 必須有辦法告訴大家,這裡是有吸引力的,尤其當有消息指出,Goolge+ 會員的參與度低的時候

另外,則是有關 API 的問題。目前的仍有些限制存在,假如 Google 能改善這點的話,相信將能讓第三方的開發者們能更容易地與 Google+ 結合,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流量。
目前看來,最重要的是,Google 看來並沒有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來與 Facebook 較量,這無法成功。Google 必須把真正屬於它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功能、服務搬上台。

一年很長,可以發生很多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原文連結,瞭解更詳盡的介紹。明年,當 Google+ 兩歲的時候,又會是如何的模樣呢?你,又希望 Google+ 變成麼樣子嗎?

(文章來源:The Next Web;圖片來源:Bruce Clay, Inc

真的有人透過網路觀看奧運嗎?

2012 London Olympics



2012 的夏季奧運,毫無疑問地將會更加的數位化,並融入更多的社群元素。

許多的線上串流服務即將在七、八月開始大量提供,但運動迷們是否真的會透過網路來觀看這次的奧運,由運動媒體集團 Perform 公布的報告看來,情形不大樂觀

根據報告指出,在美國的運動迷們,只有 16% 計畫使用個人電腦觀看線上直播,透過可連網移動裝置的更只有 7%,另外則有 27% 會閱讀離線的文章。儘管,NBCOlympics.com 宣布將會提供全部運動種類的所有賽事的線上串流服務,總共 3,500 小時。   

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將會用傳統的方式──電視,來觀看賽事。23% 表示會使用個人電腦閱讀線上文章,7% 則透過可連網的移動裝置。27% 預計以離線的方式閱讀報導,利用社群媒體跟隨消息的則有 12%。

BBC Sport FB App



在澳洲,縱使大多數的賽事都是在當地的上班時間舉行,線上觀看的預測數字仍然低落。受訪的澳洲人中,10% 會利用個人電腦觀看線上直播,6% 則會使用移動裝置。73% 回應說會觀看電視,與美國的比例相當。  

歐洲地區的數字一樣低迷。不過,BBC 在 6/28 宣布開始利用 Facebook App 讓使用者可以即時觀看線上直播,使用者也能使用評論或是分享等功能,雖然這項功能目前僅限英國地區可以使用,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帶來更多的線上瀏覽量? 

中國,是這份報告中的一個例外。在中國的調查中,70% 會使用個人電腦線上觀看,35% 的則利用移動裝置。另外有 15% 的會用個人電腦來線上閱讀,比第二名的巴西還高了 15%。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下方的圖表,或是與我們分享您觀看線上直播的經驗?是透過個人電腦、手機、平板?還是電視台的轉播、MOD 服務呢?




Olympic Streaming Statistics 

(資料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Texample, TNW, CC Licensed)

Microsoft 也需要一位 Tim Cook ?

Apple 的毛利率早已超越 Microsoft 與 Google,令人震驚的在於,Apple 依舊被廣泛地認為是一以「硬體」銷售為主的公司,相較於以「軟體」為主的 Microsoft 與以「服務」為主的 Google。


對於傳統的分析而言,若說硬體比起軟體或服務的利潤率來得高,實在有點不合思惟。然而,就連業餘的分析師都可以輕易指出,Apple 的營銷能力並不單單來自於硬體,事實上,是綜合了硬體、軟體與服務等部分才成就了 Apple。

因此,可以知道,是整合的策略完整的解決方案,造就了此段突飛猛進而耀眼的成功。

這樣的結論,也許可以讓我們參透出 Microsoft Surface 平板背後的一些概念。但是,整合的策略會對 Microsoft 的營收、成本造成什麼影響?有沒有可能對其自身帶來不利的後果?

在此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 Microsoft 的營收狀況(依部門分類):

 



2011 年,Microsoft 的 Windows 系列產品帶來了 18.7 億美元的收入,Office 系列則為 23 億美元。從圖表中可知,這是項穩定成長的業務,同時,根據 Gartner 的統計,2011 當年共賣出了 3  億 3 千 6 百萬台搭載 Windows 的個人電腦,這也是項穩定且成熟的業務。

依 據上述的資訊,利用銷貨收入除以售出的電腦數量,即可得知,每售出一台個人電腦,Windows 帶來 55 美元,Office 則帶來了 68 美元的收入,共計 123 美元。而若將營業利益除以售出的電腦數量,計算後可知,每一 Windows 授權可得 35 美元,Office 則為 43 美元,共計 78 美元。(註一)

現 在,我們來看看後 PC 時代的亮點,iPad。Apple 以接近 33% 的毛利率銷售 iPad,同時有著比 Microsoft 的套裝軟體來得高的平均售價。Apple 直接隨附作業系統(以及價格平易近人的 App)卻仍透過每一台銷售的 iPad 獲取 195 美元的營業利益。

當然,Microsoft 可以用量來彌補。但問題來了,平板電腦的銷量成長的非常迅速,面對可能下滑的個人電腦銷量,長期而言,難說沒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Microsoft 遇到了困境,倚賴便宜的硬體搭載昂貴軟體的營銷模式面臨挑戰。可見的未來趨勢是,接近免費的軟體直接隨附在價格具競爭力的硬體上。

Microsoft 若要維持其營利,必須找到一個方法,讓它可以每銷售一台裝置獲得 80 美元的利潤。在 現行的架構下,製造商不會願意為一台裝置花費 55 美元取得 Windows 授權,而消費者也不會願意為一台平板上的 Office 套裝軟體付出 68 美元。面對幾乎沒有軟體授權費用的 Android 平板與軟體價格低廉的 iPad,一台 300 美元的平板再加上 68 美元的軟體費用,無法成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也不能帶來有利可圖的前景。

不過,樂觀一點看,假如 Microsoft 可以銷售 400 美元(平均價格)的裝置並隨附軟體,它仍舊有機會獲得 20% 的毛利率,如此即可透過每台銷售的裝置取得 80 美元的利潤。這,很有可能就是推出 Surface 產品背後的動機。

這樣一來,挑戰就變成,Microsoft 每年必須製造數百萬、千萬類似於 Surface 的產品。看來,Microsoft 也許需要一位 Tim Cook。


註一:
Microsoft 對其諸多公司客戶採取 Software Assurance 政策,因而在收入的認列上採取遞延的方式。因此,上述的每一授權金額並不代表其精確的價值。

(資料來源:Asymco.com


預備入手平板者 四分之一選擇 Windows 8 平板!?

Morgan Stanley 的 Katie Huberty 在上週四發表了一份有關平板電腦市場的報告,並指出隨著年底 Windows 8 的發佈, Windows 8 將會佔據市場中第二名的位子,落後於 Apple iPad 但領先搭載 Android 的平板。報告中尚包含了一項針對計劃購買平板電腦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 25% 的人將會選擇 Windows 8,略勝 Android 的 22%。


「影響似乎全來自 Office。」Katie Huberty 提到。

「我們的報告指出, Microsoft Office 是人們考慮購買平板時,最看重的軟體功能,尤其是針對首次入手的人而言。61% 的潛在購買者認為 Office 是最重要的軟體功能,高於已經擁有平板者的 44%。這也許透露出,將預裝的 Office 隨機銷售,可以刺激壓抑已久的市場需求。」

這份調查可能得以解釋為什麼 Google 買下 Quick Office 會讓 Microsoft 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因為 Microsoft 正在為 iOS 及 Android 系統打造 Office 產品,然而,這卻可能會削弱 Windows 8 平板的一大賣點,反而增加了 iOS 及 Android 平板的吸引力。也難怪先前會有謠言說,Office 上架 App Store 的日期已經被無限期延後,直到 Microsoft 做出決定。

的確,Microsoft 如能將旗下兩大品牌 Windows 與 Office 完美結合,並與 Intel 及各一線電腦廠商通力合作, 則在軟、硬體上相互配合的情況下,確有可能得與 iPad 及 Android 一較高下。但是,也別忘了,儘管 Metro UI 在眾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Windows 8 仍未發佈,Windows 與  Office 融合的情況也仍是未知數。假如 Microsoft 沒能儘快在平板電腦這塊領域上打下江山,有可能在 Apple iWork 與 Google Doc 的夾擊下,進而使得這兩大產品Windows 和 Office 的重要性日漸降低,反擊將愈來愈困難。


(資料來源:Microsoft News